维修基金管理有"软肋":房屋"养老金"谁打理?
住房维修资金被群众称为房屋的“养老金”,这笔钱由谁来管更安心?如何使用更有效?前天,在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房屋维修基金专题座谈会上,与会人士点击房屋“养老金”几大软肋,并建言献策。
维修基金“断炊”:
闸北区临汾街道东端一小区建成已有10年之久,整个小区十分破败,屋顶大面积渗漏、外墙陈旧、马路破损,居民强烈要求改造小区。但就是动用全部维修基金用于改造,也只能是捉襟见肘。
维修基金的缺口问题,令很多小区业委会头疼不已。据了解,一些早期开发的商品房老楼盘维修资金存在归集不到位。
目前,首期维修资金归集到位是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的前提条件,因维修资金续筹缺乏强制性的措施,再次筹集方案又往往难以达到业主大会投票权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致使少数小区维修资金续筹困难。
维修基 金如何开源?市人大代表张磊建议,维修资金不足时再次筹集可采用月缴或年缴制,这样既保证维修资金的持续性,又解决“断炊”问题。
业委会“惜用”:
很多小区居民一直盼着家园改造,希望动用专项维修基金新装电子防盗门、空调滴水管,添置健身器材、绿地景观灯,但迟迟不见动用,而居民并未拖欠任何缴纳费用。
记者了解到,在全市已开列账户的2790个商品住房小区业委会中有1100多个业委会未动用过维修资金,约占总数的40%。
小区为何存在维修基金“惜用”现象,市房地资源局副局长庞元说,有的小区业主委员会怕承担责任,或者为了将维修资金增值,不愿使用维修资金,致使应当维修的物业共用部分和设施设备迟迟得不到修理。
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道桐代表认为,业委会缺乏专业支持。专项维修基金的使用审核涉及政策法规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知识,专业性极强,而业委会成员大多是选出的“兼职”,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日常事务。
与会人士还反映,有的地方动用专项维修基金全凭业委会主任“一支笔”,有的小区还存在业主委员会活动经费和人员津贴在维修资金中支出的情况。
为此,庞元建议,通过中介机构加强对维修资金的使用管理,帮助业主把好维修资金使用关。可以通过指导订立业主公约等,引导业主委员会规范使用专项维修资金,并加强对业主委员会成员的业务政策培训,提高业主自我管理水平。
物业公司“挪用”:
某小区楼道间安全监控系统无法重新启动,业主房屋漏雨,物业公司却称没钱修,因为维修资金被物业公司挪用了。
静安区某业委会主任邵先生说,小区业委会曾专门调查过物业公司的账单,发现有重复建账的现象,致使小区维修基金损失不小。
据了解,有的物业管理企业为了弥补物业服务费的不足或者牟取经济利益,往往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段,违规使用维修资金。这具体表现在:将日常养护费用在维修资金中支出;重复分摊维修费用;维修费用高估冒算;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账目不按规定公开;支取维修费用手续不齐全等。
庞元建议,加强维修资金使用的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事先、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对物业管理企业违规使用维修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在企业诚信档案中予以记录,对挪用维修资金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
· 维修基金管理有"软肋":房屋"养老金"谁打理? [3374]
■ [推荐楼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