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房价“挟持”的消费者:买房意味着“贫穷”
之所以选择深圳与上海这两座城市,是因为它们几乎是中国大城市类型中的两个极端,但又如此相像。在房价议题中,它们互为承继,成为先后的“领跑者”。
深圳,可能是中国包容度最强、地域感最弱的大型城市。而上海则会将地域界定视为描述一个人最必备的要点之一。因此,深圳一度是对外地人最为友好且最具感召力的城市。上海则被另一些人戏称为漂亮的“洋娃娃”,触感冰冷却赏心悦目。如果你以消费的心情对待它,就会两相宜。
然而,在高房价的驱使下,这两座城市正日益显现出与过往优势背道而驰的现象。因为房价飙升,深圳对外地人变得不再那么“友好”,甚至先期到达的“深圳人”开始认为日渐增加的人口正成为他们买房的一种阻碍。因为房价飙升,曾是经济型酒店“天堂”的上海开始变得不再“经济”。消费日趋成为一种压力,放任之后,迟早会成为不再消费的一个理由。
高房价下的城市悖论已渐趋明显,而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2007年6月19日,深圳市国土房管局网站公示的新盘成交数据显示,当天全市成交均价高达14550元/平方米。这一价格不仅远远超越了北京和广州,相比上海当日的成交均价也高出近4000元/平方米。
余晓勇是深圳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影视导演,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都工作过。2003年,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深圳。但如今,面对如此高昂的房价,他开始渐渐犹豫:“我现在有些动摇了。是继续在深圳待下去变成众多‘房奴’中的一员,还是回广州,或者其他内地城市?毕竟那里的房价要比深圳便宜得多。”
那段被房左右的日子
2003年,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震动全国。余晓勇显然并未受到它的影响,依旧在高薪驱使下,从广州跳槽到了深圳。
“由于我刚到深圳,无法达到申请政府微利房的条件,于是在梅林小区租了一房一厅,月租1200元。”
一年多后,余晓勇搬到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莲花北村小区一套三房一厅的房屋中,并将父母接到深圳同住,当时的租金是每月1800元。“没觉得房租贵,因为自己的薪水也在涨。”
-
· 被高房价“挟持”的消费者:买房意味着“贫穷” [931]
■ [推荐楼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