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线路翻倍增加 申城交通的市郊差别日趋缩小
郊区的城区线路总量翻了一倍多、用太阳能的新候车亭站上了街头……记者昨天从市交通局获悉,随着“优先发展公交”战略的逐步推进,从今年年初至今,一个个数字描绘出了一份郊区交通的满意答卷———郊区与市区在公共交通方面的差别正在日趋缩小。
以规划为契机发展交通
从2007年开始,本市各郊县都将本区域公交发展纳入了整个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以松江区为例,在今年轨道交通9号线开通之际,结合该区新老城区的发展,对城区的公交线路实施延伸、调整和新辟,将原来的8条城区公交线路增加到18条,从而使松江城区可通行公交道路的公交覆盖率超过了92%。
青浦区和奉贤区分别制订了公共交通的三年行动计划,金山区有了量身定制的《金山区综合交通规划》,南汇区也在积极拟定公交优先的实施意见和公交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候车亭公交车齐“变脸”
今年各区县在规划公交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公交基础设施的投入。松江区政府贴息融资9000多万元购买了200辆公交空调车,从而使该区成为本市首个空调公交车“全覆盖”的区域。奉贤区对提前更新的公交车实施补贴政策,使南桥城区的公交车“车龄”最长不超过3年。
除了公交车升级换代,郊县公交候车亭在今年有了明显的改善。截至目前,本市远郊区域又新增了近400个新颖的公交候车亭,其中有的在夜间也能发光,有的用上了环保的太阳能。
监控中心用上GPS技术
根据公交行业点多面广、不易管理的情况,各区县根据市交通局加快公交信息化步伐的要求,引入科技手段,强化行业管理力度。年初,金山区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成了全市各区县首个“公共交通监控中心”,使全区的450余辆公交车的营运情况,24小时处于受控状态,乱停站、乱窜线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此外,青浦区也建成了交通行业监控中心,奉贤区监控中心建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
· 城区线路翻倍增加 申城交通的市郊差别日趋缩小 [1386]
■ [推荐楼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