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部分楼盘至今销售未过半 撤消率畸高楼盘整改
边卖边涨 沪部分楼盘至今销售未过半
目前上海房地产市场有很多涨价楼盘推出后,成交量并不好,如新虹桥绿景园,价格由7月的2.6万元/平方米,涨到9月的4.5万元/平方米,推出的90套房源目前仅售出27套。闸北的新弘国际公寓,年初还只有1.1万元/平方米,9月底为1.6万元/平方米,11月推的新一批房源涨到了1.9万元/平方米,112套仅成交29套。泰欣嘉园6月还只有2万元/平方米,9月底新推的一批房源报3万-3.3万元/平方米,281套只卖了30套。
上海加大楼市违规查处力度 两公司受罚
上海房地局在11月建设部的全国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城市经验交流现场会还表示,正全面推进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工作,目前已经对相关违法违规公司如新丰房产公司、上海经纬置地有限公司等进行了处罚。
撤消率畸高经纬置地限期整改
上海经纬置地有限公司开发的经纬城市绿洲项目,自2006年10月开盘至2007年2月,已撤销房地产定金合同304次,撤销率畸高,有虚拟交易之嫌,房地局对该公司实施了专项执法检查。经查实,该公司相关人员采取反复虚订、撤销定金合同的方式为关系户保留了大量的房源,情节比较严重。责令该公司限期整改,并在整改期间暂停其网上销售资格,予以曝光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赚取差价60万新丰公司开发资质被吊销
新丰房产公司在其开发的创世纪滨河花园项目中,与公司内部财务人员签订了一套房屋的认购协议,销售金额约100万元,同时将该套房屋继续上网销售。群众在网上看到该售房信息后,到售楼处要求购买该套房屋,新丰公司先与其内部财务人员签订商品房销售合同,并于当日由该财务人员与客户再行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以162万元的价格将同一套房屋售出,从中赚取差价约60万元。
查清事实后,房地局按照相关规定,对新丰公司进行了处罚,吊销该公司开发资质,同时吊销了相关销售人员的上岗证书。
专家观点
捂盘没有严格界定明捂可堵暗捂难防
“对于汤臣一品的处罚,或许存有‘杀鸡儆猴’的意义。”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马冀昨日表示,捂盘惜售现象在一定时间内还是存在的,而汤臣一品被作为典型案例,与它高调的售价有较大关联。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所所长李战军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目前对于捂盘惜售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标准。
捂盘惜售弹性空间比较大
马冀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已相继出台了一些避免捂盘的条例和办法,但对于捂盘惜售的弹性空间还比较大。
据悉,今年9月份,上海房地局首次对预售面积提出控制标准,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商品房销售监管工作的通知》(沪房地资交[2007]450号),其中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及制止部分企业捂盘惜售、囤积房源行为成为重要监管方向之一。
马冀认为,《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商品房销售监管工作的通知》对“明捂盘”起到一定的效果,能够防范“明捂盘”,但对“暗捂盘”产生不了影响。他同时指出,符合预售条件,却没有开盘销售的,称为“明捂盘”;所谓“暗捂盘”,则是指在楼盘销售过程中,对房源做一些技术性的处理,比如开发商看好后市,不结合当前1万元/平方米的市场售价,直接报高售价,报价提升至1.5万元/平方米,甚至2万元/平方米,从而达到捂盘惜售的目的。
打击捂盘需先整治囤地
马冀同时认为,“暗捂盘”则是当前相关法规政策中存在的空档和漏洞。要想打击捂盘惜售,首先要打击囤地行为。囤地行为的产生,导致近期中国住房市场供求矛盾较为突出,从而导致部分开发商看好后市,因此出现以高报价的模式变相捂盘。当房产公司的囤地,都直接开发项目,必然会出现较大的供应量,捂盘惜售的情况或将不复存在。
李战军则认为,对于提高价格来短期控制销售量的行为,目前还没有适宜的方式来防范。除非采用价格机制、以及审批机制,而这两种机制是脱离市场经济大环境的。房地产价格并不是某一个房地产企业所能主导的,房地产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以及宏观经济的增长。当供不应求形势相对严峻时,价格不涨的可能性很小。
-
· 沪部分楼盘至今销售未过半 撤消率畸高楼盘整改 [1117]
■ [推荐楼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