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初定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
http://www.hnfczl.cn
2006-11-22 15:12:27
来源: 镇江房产网
2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传出消息,长三角区域规划送审稿编制工作已基本结束,长三角被初步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陈宣庆在会上透露,《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于日前基本编制完毕,目前已由发改委签发,并送交相关省市征求意见。
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一核六带”总体布局
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是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区域联动发展。21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陈宣庆在此间说,根据长三角区域总体功能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提出了“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他介绍说,“一核”即强化上海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内外交通枢纽、长三角地区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用,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上海集聚和组织引导能力,以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
《规划纲要》送审稿明确了“六带”各自的发展方向:
一是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目标是建成具有世界发达水平的都市连绵区域。这一发展带主要包括沪宁杭交通沿线地区,将按照集约、创新、优化的原则,加快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提升、服务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发展的区域。
二是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根据规划,长江沿线的县市区将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引导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等产业向沿江地区集聚;建成特色鲜明、规模聚集、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基础产业基地和城镇聚集带,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长江产业带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是重点建设沿(杭州)湾发展带。沿杭州湾县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港口条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制造加工业和重化工业。这一发展带的目标是建成功能协调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带和城镇聚集带,以带动长三角南翼发展。
四是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即拥有沿海岸线的县市区,依托临海港口,培育和壮大港口物流、大型重化工和能源基地,发展新兴的临港产业、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综合经济带。
五是积极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功能。宁湖杭沿线县市须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容量及其生态屏障功能,选择与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开发方向和模式,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旅游休闲、现代物流、生态农业以及资源加工业,积极培育城镇集聚区,形成生态产业集聚、城镇有序发展的新型发展带。
六是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成为全国性重要旅游休闲带和区域性会展研发基地。环太湖乡镇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保护太湖及其沿岸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研发等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严格控制用地开发规模和强度,突出开发理念创新和空间布局优化。
根据规划,长三角地区还将完善其他沿路发展轴带,重点建设泰(泰州)锡(无锡)湖(湖州)南北拓宽轴、通(南通)苏(苏州)嘉(嘉兴)南北物流和轻工经济轴、杭(杭州)绍(绍兴)甬(宁波)产业和港口联动轴、宁(南京)通(南通)城镇集聚发展轴、申(上海)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西部拓展轴等,共同形成长三角地区分工明确、功能齐备、等级合理的网络状总体开发格局。
长三角区域规划八大内容基本敲定
陈宣庆在主题发言中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主要由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一是明确长三角区域发展指导思想原则。长三角地区将逐步在壮大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推动长江流域快速崛起、带动中西部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参加全球竞争中,发挥核心作用。规划强调,长三角地区应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
二是将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三是确定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为“一核六带”,即强化上海这个发展核心,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
四是提出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重点优化沪宁、沪杭沿线城镇功能,加快沿江、沿(杭州)湾城镇发展,做大沿海和宁湖(湖州)杭沿线的城镇规模,逐步建成以上海一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副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城镇体系。
五是明确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石化、钢铁、电子信息产业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纺织轻工和旅游业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型产业。
六是重大基础设施协调与建设方面,规划将综合交通和能源作为两大重点,提出加快沪宁、沪杭、杭甬、沿长江、沿海和宁湖(湖州)杭6大重点交通通道建设,以及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同时提出了煤炭、油气、液化天然气、电力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七是提出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对沪宁杭沿线,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优质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沿江(长江)、沿湾(杭州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对沿海和宁湖(湖州)杭线及其他沿路发展带,适度安排建设用地;对沿湖(太湖)地区则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八是确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一类是引导性政策措施,如在区域内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另一类是协调性政策,主要是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一核六带”总体布局
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是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区域联动发展。21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陈宣庆在此间说,根据长三角区域总体功能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提出了“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他介绍说,“一核”即强化上海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内外交通枢纽、长三角地区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用,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上海集聚和组织引导能力,以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
《规划纲要》送审稿明确了“六带”各自的发展方向:
一是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目标是建成具有世界发达水平的都市连绵区域。这一发展带主要包括沪宁杭交通沿线地区,将按照集约、创新、优化的原则,加快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提升、服务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发展的区域。
二是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根据规划,长江沿线的县市区将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引导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等产业向沿江地区集聚;建成特色鲜明、规模聚集、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基础产业基地和城镇聚集带,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长江产业带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是重点建设沿(杭州)湾发展带。沿杭州湾县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港口条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制造加工业和重化工业。这一发展带的目标是建成功能协调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带和城镇聚集带,以带动长三角南翼发展。
四是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即拥有沿海岸线的县市区,依托临海港口,培育和壮大港口物流、大型重化工和能源基地,发展新兴的临港产业、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综合经济带。
五是积极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功能。宁湖杭沿线县市须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容量及其生态屏障功能,选择与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开发方向和模式,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旅游休闲、现代物流、生态农业以及资源加工业,积极培育城镇集聚区,形成生态产业集聚、城镇有序发展的新型发展带。
六是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成为全国性重要旅游休闲带和区域性会展研发基地。环太湖乡镇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保护太湖及其沿岸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研发等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严格控制用地开发规模和强度,突出开发理念创新和空间布局优化。
根据规划,长三角地区还将完善其他沿路发展轴带,重点建设泰(泰州)锡(无锡)湖(湖州)南北拓宽轴、通(南通)苏(苏州)嘉(嘉兴)南北物流和轻工经济轴、杭(杭州)绍(绍兴)甬(宁波)产业和港口联动轴、宁(南京)通(南通)城镇集聚发展轴、申(上海)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西部拓展轴等,共同形成长三角地区分工明确、功能齐备、等级合理的网络状总体开发格局。
长三角区域规划八大内容基本敲定
陈宣庆在主题发言中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主要由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一是明确长三角区域发展指导思想原则。长三角地区将逐步在壮大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推动长江流域快速崛起、带动中西部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参加全球竞争中,发挥核心作用。规划强调,长三角地区应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
二是将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三是确定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为“一核六带”,即强化上海这个发展核心,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
四是提出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重点优化沪宁、沪杭沿线城镇功能,加快沿江、沿(杭州)湾城镇发展,做大沿海和宁湖(湖州)杭沿线的城镇规模,逐步建成以上海一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副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城镇体系。
五是明确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石化、钢铁、电子信息产业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纺织轻工和旅游业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型产业。
六是重大基础设施协调与建设方面,规划将综合交通和能源作为两大重点,提出加快沪宁、沪杭、杭甬、沿长江、沿海和宁湖(湖州)杭6大重点交通通道建设,以及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同时提出了煤炭、油气、液化天然气、电力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七是提出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对沪宁杭沿线,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优质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沿江(长江)、沿湾(杭州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对沿海和宁湖(湖州)杭线及其他沿路发展带,适度安排建设用地;对沿湖(太湖)地区则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八是确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一类是引导性政策措施,如在区域内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另一类是协调性政策,主要是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版权声明:凡有来源标注为"河南房产租赁网"的文字或图片版权均属河南房产租赁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相关链接
-
· 晏文胜指出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 [24257]
· 第三次经济普查不敢碰住房 因部分官员房产多 [3256]
· 郑州写字楼成楼宇经济重要支撑点 [1102]
· 郑州城乡规划局公布两处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址 [1193]
· 郑州今年首次经济适用房轮候登记遭遇“冷场” [1346]
· 中原经济区建设高峰论坛将在郑州举办 [1999]
· 经济学家茅于轼:将来房价将会降价超过一半 [2266]
· 郑州市经济适用住房轮候供应公告 [1406]
■ [推荐楼盘] | |||||||||||||||||||||||||||||||||||||||||||||
|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省内新闻
法律在线
房产专题
楼盘人气排行